速讯:招牌被统一岂止让人“膈应”
高 维
有一种“强迫症”,叫“统一招牌”——近日,“沈阳一街道沿街店铺被统一规定黑底招牌”的消息,引发网友热议。当地街道回应:此处打造的是“景观路”,系历史文化街区。
网友发布的多段视频显示,涉事地一处十字路口的沿街商铺包装为黑色,招牌也是黑底白字。对此,网友纷纷吐槽“有点膈应”,对官方回应并不买账。此番剧情,是不是似曾相识?
(相关资料图)
事实上,近年来,上海、西安、湖北等地,都曾出现类似闹剧。从“清明风”“番茄风”到“密不透风”,千店一面的闹剧“你方唱罢我登场”。人们不禁要问:老跟一块招牌过不去,到底是管理者审美清奇,还是压根听不进群众呼声?
招牌是城市的门面,规范管理当然有必要。比如,对那些为吸引眼球博出位、违背公序良俗、存在安全隐患的招牌,相关部门就该及时出手。但“规范”不等于“规定动作”,不代表什么都要管。当地不按常理出“牌”所造成的影响,可不只是让人生理不适。
对经营个体来说,传达品牌是招牌最重要的功能,说白了,就是招揽客人。一旦统统被强求一律,其辨识度便大为削减,甚至起到反面作用。正如有网友担心“婚纱婚庆店怎么办”,清一色的“黑白配”,既对日常经营带来困扰,也给顾客平添了诸多不便。
就街区整体而言,过于追求面子上的整齐划一,怕是对所谓的景观有什么误解。错落有致、各美其美的招牌,本身就自成一番风景,如在日本东京街头,很多招牌虽并不整齐,但并不会让人感到凌乱,反而因为强调个性,总能给人一种“见牌如见人”的美感。
总是执念于“白茫茫一片真干净”,就难免“丑得整整齐齐”。或是为了创建文明城市,或是打造历史文化街区,一刀切地“造景”,是在扼杀城市的生机和活力。当这样的做派被曝光于众,相关单位又常常在舆论的压力之下,重新换上原来的招牌,浪费资源和行政成本不说,从更广义的维度看,这对公信力和营商环境,未尝不是一种无形损耗。
运动式的粗暴治理,换不来城市之美。哪怕同样是统一管理招牌,有的地方的做法就没有招致反感:根据周边环境规划不同的店铺招牌底色,由店主选取喜欢的颜色和字体,同时注重保留老招牌的特色。从中不难看出一些区别:一个换位思考、尊重实际,一个理由虽然冠冕堂皇,却与群众所需背道而驰,正应了那句网络流行语:“我不要你觉得,我要我觉得”。
此事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发生,可见懒政思维的“惯性”之大,个中原因值得深思。
来源:南方日报